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地方快讯

各地创新举措 试点工作持续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日期:2021-11-24 作者: 来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各地创新举措 试点工作持续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编者按:近年来,陕西安康、上海浦东新区、河南内黄等地多个市县率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试点成效逐步凸显。安康市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信用体系,综合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和服务,用信用倒逼生产主体进一步夯实农产品安全主体责任。浦东新区扎实基础立信、科学智能评信、广泛公开“示信”、切实有效“用信”等,不断优化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内黄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纳入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大数据管理平台,统一规划,数据共享。

  现将陕西安康、上海浦东新区、河南内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有效经验做法编发成工作简报,供各地参考借鉴。

  陕西安康:构建四级信用体系

  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

  近年来,安康市始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简称农安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农产品安全创新监管的有效抓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强力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信用体系,综合运用大数据、智慧监管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和服务,从无形到有形,用制度强化经营主体和行业的诚信意识,用信用倒逼生产主体进一步夯实农产品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探索网格化监管,构建了“事前信用自我承诺、事中信用评价监管、事后信用综合运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机制,健全了全社会齐抓共管信用体系的协作形式,形成了以生产主体信用体系的有效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良性互动,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治理,390余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被评为“AAA”级以上信用等级,累计向社会公示信用信息10000余条。

  一、强基础,夯实责任

  市、县区成立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农安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本辖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同时将信用体系建设目标纳入市政府年度考核,将任务进行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建立健全职责分明、指导有力的责任体系。制定了《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五年规划》,组建了信用体系建设四级联络员队伍,确保信用信息能被准确记录、及时归集、按时报送。

  二、建制度,完善机制

  近年来,安康市积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网格化监管,并取得明显效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编办先后两次发文,从信用体系建设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层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市局相继出台完善了《守信激励制度》《失信惩戒制度》《信用监督四挂钩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证上墙”制度》《红黄黑榜制度》《投诉举报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三、抓龙头,分类监管

  一是对全市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摸底,分类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名录和行业信用信息主体数据库,并纳入全市诚信体系管理系统,对国家、省、市、县级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进入市场的小散户采取重点监管和电子化监管的方式,在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上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信用数据归集共享自动化。二是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门户网站、安康扶贫空间大数据库,设立诚信专栏,动态更新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信用评价、信用等级、失信情况等,提高行业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扩大消费者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四、严要求,创新形式

  一是抓点带面。采取“抓点示范、全面推行”的思路,2017年,在岚皋县、平利县开展了农安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以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社等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推行《红黄黑榜制度》《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守信激励制度》《失信惩戒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等。要求各主体对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负责,统一样式出具承诺书,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登记备案,同时做成大型户外标示牌,由法人代表签字后对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规范内容。依据国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严格产地环境管理、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农兽药的质量管控、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进货查验管理、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不经营和使用违禁品、主动接受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问题产品主动召回销毁、自觉接受监督检查等方面予以规范。三是创新形式。通过信用联盟、行业自律、行政文书、和生产经营约谈制等形式,助推四级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同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宣传公开承诺制工作开展情况,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重引导,综合运用

  通过表彰奖励的形式,大力弘扬正能量,将信用情况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年度等级评定等紧密结合,采取一票否决的形式,实现精准监管、精准服务。在农业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品牌认定等领域,由执法监管部门进行信用审查。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项目优先、政策倾斜、审批优先、先进模范等奖励激励措施;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媒体曝光失信违规行为,并及时严厉处罚。

  上海浦东新区:实施农安信用建设

  努力走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路子

  浦东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近三年的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全力打造“市民最放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市场最欢迎”的农业品牌集聚区。

  一、扎实基础“立信”

  在2015年实施以农资经营主体为重点的“农资经营单位信用评级”基础上,于2017年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具体体现在“五个1”:一是成立1个领导工作小组。成立以区农业农村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处室负责人、各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提供重要组织保障。二是出台1个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浦东新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为重点,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为农安信用扎实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开发1个平台。基于农用地GIS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发了农业主体信用监管平台,为农安信用高效推进提供了技术保障。在2018年上半年,全区1182家生产主体(其中农业企业185家、合作社467家、家庭农场530家)基本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四是配套1个险种。为助力农安信用建设,浦东安信保险分公司主动发挥金融助推产业、风险管控职能,新研究开发了“农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并于2019年12月13日,正式通过银保监会审核,在全国属于首家,为农安信用全面推进提供了安心保障。五是做好“1+N”宣传引导。启动实施了区级1个“体验浦东农业,共享优质安全”为主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验活动,镇级N个条块结合的宣传培训引导活动,试水启动线下粉丝活动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网上直播活动,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事关你我,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智能“评信”

  在完成信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信用评级工作。具体分两步走:一是固定评信。制定了涉及6大类14小项的信用量化评分表,依托镇监管员,按照一年一评一表的人工打分办法对1122家生产主体进行了等级评定。目前,A级单位426家,B级单位619家,C级单位76家,D级单位1家。二是动态评信。随着“一网统管”应用场景综合性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在形成量化评分评级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的网格化监管、生产主体生产行为(如农药农资的购买、生产档案信息的记录上传等)、监测检测数据、评优获奖情况等,在平台上实现了动态智能化的实时行业信用评级。同时,系统平台及时抓取公共信用,让行业信用评级更具时效性和实效性。目前,浦东新区农安信用相关数据和信息已纳入全区大数据中心管理。

  三、广泛公开“示信”

  在整个农安信用推进过程中,一是对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在上海城乡报、浦东时报、浦东农网、浦东三农微信等各类平台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邀请安信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提前介入生产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查询、保险保障的日常生产行为审核等,进一步延伸监管。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了一支由农协会成员、种养户代表、退休行业专家组成的新队伍,以社会监督员的身份参与到信用评价工作中。这支队伍的建立,一方面,弥补了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上的不足,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让诚信评级结果更加公正、公平、真实;另一方面,作为监管部门和监管对象之间的桥梁,有利于监管部门听取广泛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四、切实有效“用信”

  评信的作用和价值在于用信。浦东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着力运用好农安信用。在线上,做到农安信用与合格证开具挂钩,对于D级单位,合格证打印后台将自动关闭打印功能,待信用恢复后再自动开放;在线下,一是依据信用评级结果,实施动态的分类监管和精细化管理,对守法经营信用好的A级经营单位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强化服务;对信用较好的B级经营单位的监管坚决不放松,强化宣传和管理;对信用低的C级和D级经营单位,实行“重点监管”,增加执法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的力度。二是将信用等级作为“放心基地”创建、推优评奖、加入农协会品牌联社等的前置性条件,这也为浦东新区打造成为“市民最放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市场最欢迎”的农产品品牌集聚区这一名片夯实了基础。

  河南内黄:积极倡导诚实守信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近年来,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监管机制网络,创新监管方法手段,抓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别是2020年以来,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提升行动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创建为契机,狠抓农业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倡导诚实守信,有效惩戒失信行为,较好地促进了产地农产品生产水平向高质高效发展。截至目前,内黄县已建立农安信用监管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县信用体系监管队伍达928人,出台了《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农业生产主体信用档案1127家,在全县39家“三品一标”企业开展农安信用评价及结果应用,推行了黑名单制度,全年农安信用专项经费达20万元。

  一、制定农安信用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自2014年起,在县、乡、村、基地三级四层中全面推广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2016年,依托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公布了《内黄县企业信用评价规则》;2021年,开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与农业项目扶持、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4挂钩’”,研究起草了《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送审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尽快印发实施。通过管理制度和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信用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强化生产主体信用管理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纳入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大数据管理平台,统一规划,数据共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对象信用档案,现已实现全县规模涉农主体档案的电子化。2020年把合格证电子信息化系统纳入到全县追溯平台第二期大数据系统管理,结合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试行,深化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

  三、推行信用分类分级监管

  在“三品一标”企业开展农安信用试点探索,将企业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两个领域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监管的重点,利用信用信息对企业主体进行分级分类,实行对信用等级评定优的企业优先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升级、对信用等级不够的企业不再进行“三品一标”续证的奖惩监管措施,加快推进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按照“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动”的思路,组织农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局部试点探索,将农安信用工作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合力,形成符合内黄实际的好经验好做法,达到以信用促质量、以信用促品牌、以信用促效益的目的。

  四、开展信用科学评价和推广应用

  内黄县在已建立的主体信用档案以及有关数据基础上,依据《内黄县企业信用评价规则》规定的信用等级划分和评价方法,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信用综合评价,对星级企业给予在“内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进行公益宣传的扶持政策,加大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力度,并推动将其作为审查主体资格、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下达财政支持项目、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等的必要条件。运用大数据、智慧监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服务和监管,通过在企业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栏,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上墙”、投诉举报奖励、农产品质量安全守信褒奖和失信惩戒等系列制度,强化经营主体和行业的诚信责任,布局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乡、村三级信用体系。

  五、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内黄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宣传培训工作,规范农安信用管理的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农安信用“双随机”监管的作用,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黄黑”榜,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安信用评价及结果应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利用中国食品网、安阳日报、内黄融媒等多种媒体资源,多渠道宣传农安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构建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