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天地>生产指导

减少农药依赖 绿色植保大有可为

日期:2018-05-04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离不开农药的使用来应急控害、力挽狂澜。然而农药并非是唯一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绿色变革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大力推进,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代表的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非化学防治措施充分调动自然生态的力量和传统农法的智慧,综合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长久控害的效果,对维护农田生态环境亦大有裨益。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在实践中可以运用哪些绿色植保技术手段?

  1

  农业防治历久弥新

  农业防治是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常用手段,如翻耕、灌水、修剪、轮作、覆盖、间套种、茶园或果园生草栽培、推广抗虫品种等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如防治越冬水稻螟虫可采用冬翻、灌水杀蛹,减低越冬基数;防治玉米螟可采用封垛处理或在羽化前加工、烧毁秸秆的方法。还可以推广秸秆粉碎、低根茬机收技术,或进行冬闲田表层浅层旋耕,对稻田表层进行粉碎、耧耙,使水稻根蔸破碎,易于分解,或施用秸秆腐熟分解菌等,可大幅减少水稻根蔸、稻草中的越冬螟虫基数。

  果园、茶园生草栽培也是重要的农业防治技术。此外,可以推广有机肥快速腐熟杀菌灭虫技术、氰氨化钙肥料改性作杀虫防病肥料使用技术等。宁夏石嘴山市农技人员已利用改性氰氨化钙肥料,作为土传病害和土壤缺钙引起的病害防治,用于加工番茄种植基地蒂腐病防治,取得很好的防效。 忻柏阳

  田间实践——

  平和县:果园生草好处多多

  以往种植果树,每当长草,果农们就会立即喷药除草,以免它们抢走果树的养分。杂草是除掉了,但对果树根系破坏很严重,也影响果实口感。如何才能既让草长,又不影响果树的生长呢?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果园里种植根系不深的三叶草、蒲公英等,通过果园生草覆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果实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尝试,果农们发现,果园留草与果树生长非但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过冬时,草枯死,变成有机肥料让果树吸收,良性循环。喷除草剂或者人工锄草,反而使得土壤干燥,吸肥能力差,虫子无处生存,就爬到树上去繁殖。”果农林顺杉说。

  去年以来,平和县制定了“千百十生草覆盖示范工程”,在全县大力推广“果园生草覆盖技术”,采购藿香蓟、三叶草、百喜草等草籽3万多公斤,分配到各乡镇。全县果园留草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25万多亩,建设果园生草覆盖栽培示范基地2万多亩。 黄如飞陈永贵

  2

  生物防治方兴未艾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害虫都可以用生物防治法防治,不论农田还是果园、茶园,都存在大量害虫的捕食性、寄生性、病原性天敌和拮抗微生物等。只要通过人工保护、助迁、培养等措施,增加害虫天敌个体数量或利用微生物农药等,就可以达到防治的目的,如保护青蛙、释放寄生蜂治虫、利用拮抗木霉菌防病等。

  最近有研究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水稻细条病有较好防效,球孢白僵菌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效,植物源杀菌剂丁香酚水乳剂对草莓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效。这些都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和新农药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物导弹”技术则是把寄生蜂和病毒防治技术组配在一起,这个系统有寄生蜂寄生和传播寄主病毒病的双重防治作用,效果突出。还可以将性诱和相应的害虫病毒传播结合,让雄虫带上病毒寻找雌蛾交配,产下沾毒的卵和卵块,使初孵幼虫染毒死亡。 冯忠民

  田间实践——

  万州区:1.2万亩柑橘园“以虫杀虫”

  一只芝麻大小的米黄色捕食螨,能捕食比自己个头大两三倍的红蜘蛛;一个小袋子中的1500只捕食螨,就能让一棵柑橘树上的害虫销声匿迹……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通过推广“以虫杀虫”绿色防控技术,利用捕食螨来防治柑橘全爪螨、始叶螨、红黄蜘蛛等病虫害,有效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

  从2008年开始,万州区植保植检站的技术人员就开始在柑橘树上试点“以虫杀虫”,从广东引进的捕食螨,学名叫巴氏钝绥螨,在甘宁镇试验了100亩柑橘。到2015年,已在2000亩柑橘园里推广“以虫杀虫”技术,在试点的柑橘园里,农药使用量也减少了约1/3。

  尽管“以虫杀虫”效果不错,但引进的捕食螨存在冬季降温时和遇到农药时会大量死亡的现象,给大面积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015年下半年,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在抗药性巴氏钝绥螨的基础上培育成功了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自然死亡率低、产卵率高、扩散力强,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对重庆的气候也极为适应,让“以虫杀虫”有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仅2017年,万州区就在1.2万多亩的柑橘园里推广使用捕食螨超过10万袋,能产出超过1.5亿只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 于洋

  3

  物理防治推陈出新

  物理防治是指用物理方法引诱、捕杀、隔绝、驱除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如高汞灯、频振灯、黑光灯可以诱杀茶园、果园、稻田、菜地几十种鳞翅目、鞘翅目害虫。设施栽培中利用太阳能高温闷棚和加热土壤处理,可杀死大棚内和土壤中隐藏的害虫,减少重茬病害。利用黏虫板的黏附性,防治一些小型的害虫,在测报和防治上都获得了广泛应用。还可用负压气流吸附害虫,可以开发出除(吸)虫机,甚至将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稍加改进,装上负压吸气管,就可以作为作物扫(吸)虫机,适用于叶蝉、飞虱、粉虱、叶甲、小型蛾类等的防治。

  声音也可用于虫害的调查、防治工作,例如飞虱通过“鸣”声,寻找异性,可用于田园小区域虫情调查,大田则可试验用“迷声法”防治,这种“迷声法”和性诱剂人工干扰“迷向法”防治害虫原理相同,都是人为干扰昆虫种群间的信息联系,是创新亮点。 袁伯新

  田间实践——

  双星村:蔬菜住“蚊帐”售价翻一番

  为阻止昆虫入侵,给蔬菜种植大棚搭上蚊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双星村菜农陈拥军用这样的方法,种出来的蔬菜和草莓价格比普通的蔬菜高1倍。

  陈拥军说,2011年他种植了20亩蔬菜田,曾用遮阳网防蚊虫,但透气性不好,不利于光照,长出的蔬菜品质不佳。第二年他开始琢磨,能否有一种东西替代塑料大棚或遮阳网。夏天家里挂起的蚊帐给了他灵感,第二天,他就买了几十顶细眼蚊帐,回家重新加工,试着先给一个种植小白菜的大棚披上蚊帐。

  蚊虫进不去,小白菜就不需要喷洒农药。半个月后,小白菜上市,没有一个虫眼,受到市民抢购。此后,陈拥军便给所有蔬菜大棚罩上了蚊帐。因种植成本高,出产的蔬菜价格是普通蔬菜价格的两倍,但“蚊帐蔬菜”生态自然,安全无公害,很受市民欢迎。

  2014年,陈拥军给种植的两栋大棚草莓覆盖蚊帐的同时,还在里面悬挂吸附虫子的黄板。首批生态种植的草莓成功上市,每公斤价格卖到七八十元。2017年,陈拥军种植的生态草莓扩大到了12栋大棚。现在,“蚊帐蔬菜”加上生态草莓,陈拥军的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闫益佳

  4

  生态防治异军突起

  生态防治是指在农田环境中创造出不利于害虫生存而有利于天敌持续发挥控制作用的防治方法。利用陪植植物是一种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它是指把能够毒杀、驱除、引诱害虫或诱集、繁殖天敌的植物种在作物的四周、行间,以防治虫害。

  一些植物对害虫有引诱作用,利用这个特性可将害虫诱集,聚而歼之。如棉田中栽种一些玉米、高粱,有诱集棉铃虫产卵的作用。有些植物因含有挥发性油、生物碱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让害虫避而远之,如香茅油可以驱除柑橘吸果夜蛾,除虫菊、烟草薄荷、大蒜等对蚜虫都有较强的忌避作用。大棚蔬菜粉虱是较难防治的害虫,一些地方已发现芹菜有较好的趋避作用,可以通过间种套种一定比例的芹菜来防治粉虱。许多天敌昆虫需补充营养,一些捕食性天敌如瓢虫和螨类,在缺少捕食对象时,花粉和花蜜是一种过渡食物。因此,大田边适当种一些蜜源植物能够引诱一些天敌。张美均

  田间实践——

  洪湖市:万亩稻田种茭白防螟虫

  湖区到处可见的食用茭白,如今在洪湖有了新的用武之地——防控稻田的二化螟。目前,湖北省洪湖市已有1万亩稻田采用田边种茭白来防螟虫危害。

  2017年,洪湖雄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1000亩虾稻田,采用种茭白来防虫害。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友雄说,用此法防控效果不错,当年的稻田几乎没打过农药,稻谷品质好,很俏销,单季稻虾亩产值达7000多元。陈友雄实验了一年,颇有心得:在稻田边每10米种一窝茭白,便能达到理想的吸引害虫的效果。

  洪湖市植保站站长王万洪介绍,螟虫是杂食性害虫,对水稻、油菜、玉米、茭白等作物危害较大,在所有寄主作物中,螟虫尤其喜食茭白,趋向性是水稻的5倍。2015年,洪湖市开展螟虫防控试验,利用其喜食性,投其所好,用茭白吸引螟虫,然后用生物农药集中杀灭。结果表明,采用此法种稻,稻田用药量减少30%以上。于是,洪湖市农业部门在2016年便开始在全市推广。

  王万洪说,田边种茭白技术简单,成本低廉,且能达到控虫和食用的双重效应。在茭白上集中用药杀灭吸附的螟虫,不但减少稻田用药量,也减少不少人工成本,而生产出来的稻谷品质更佳,同时还能获得种植茭白的收入。